陳先生退休後常與友人遊山玩水,但最近發現久坐起身,或長時間行走時,膝蓋容易痠軟無力,且膝蓋周邊時常疼痛;無獨有偶,劉人工植牙女士也感到肩膀不適,原本不以為意,沒想到近來疼痛加劇,就連脫衣洗澡都有困難,2人透過增生療法治療,同時搭配復健運動,疼痛症狀大幅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徐瑋璟表示,膝關節炎常造成退休族群困擾,而近來運動風氣盛行,也常見青壯年人士在慢跑、三鐵或球類運動後,因膝蓋疼痛前來就醫,患者往往經X光檢查並無嚴重病變,但服用止痛藥又無明顯改善,此時就須找醫師評估,是否因關節面軟骨或週遭軟組織受傷造成疼痛,可考慮接受增生療法治療。

而肩膀疼痛,多數發生於工作時過度使用,操持家務,或運動受傷等,初期患者往往以為是肌肉拉傷,多等到疼痛影響睡眠,或是關節活動度受限,造成日常生活不便,影響穿脫衣物時,才驚覺不對,前來就醫,患者接受X光檢查時多無異狀,此時則須讓醫師進一步評估是否有旋轉肌袖撕裂傷等其活動假牙他病因,討台北植牙論出適當的治療方法。

缺牙容易讓牙齒的咬合力落在不當的位置,增加前牙區的負擔,牙齒會更容易壞,齒列也會逐漸位移,後續可能產生臉型不正、下巴後縮等現象,進而導致身體歪斜、呼吸道狹窄,因此改善缺牙、咬合不正,多半就能改善原有的身體痠痛或睡眠呼吸中止症。補足缺牙、做齒列矯正,不僅提升美觀,更重要的是讓牙齒回歸原本所屬的位置,當牙齒能各司其職並做好口腔衛生清潔,恢復口腔健康的同時,全口植牙重建也能一併改善身體健康。

徐瑋璟介紹,增生療法發展已數十年,目前有許多研究證實,對慢性膝蓋、肩膀疼痛能有效緩解,其使用的藥劑經過演進,目前以高濃度葡萄糖溶液和自體血小板血漿最為廣泛使用,病患經醫師評估後,將藥劑注射至關節及周邊軟組織,如肌腱、韌帶等,以達到減輕疼痛和改善日常生活功能的效果。

徐瑋璟指出,要達到理想治療效果,需要經過詳細病史詢問和理學檢查,有時須搭配進一步的影像學評估,如超音波檢查等,才能擬定適當的治療計畫,整體療程長短視病患狀況而定,若疼痛程度嚴重,整體病程較長,所需治療的次數也會較多,且病患需配合復健運動,調整生活作息及工作習慣,方能達到微創植牙理想的治療效果。

徐瑋璟提醒,增生療法並非人人適用,例如關節疼痛處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發炎現象,此時不宜接受增生療法,而需先釐清病因,故請患者需先至醫療院所經醫師評估後,方能有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

一般牙齒缺損最傳統與簡單的方式就是戴牙套或作假牙,然而這樣的方式除了會磨損其他鄰牙的外觀外,也無法對牙床骨頭產生它所需要的刺激;時間久了之後,牙床骨與牙齦就會自然萎縮。加上失去牙根支撐的假牙,在承受咬合力量時,也不及自然牙原有的強度。但現在除了傳統戴假牙的治療方式,還有更進步的人工植牙治療方式可供選擇。由於傳統式假牙無法避免骨頭萎縮和會損壞鄰牙等等因素,因此各國的學者都想找出可以克服這些問題的治療方式。就在西元1950年,瑞典籍的Branemark教授在研究室意外的發現鈦金屬可以跟人的骨頭緊密結合生長在一起,並且不會產生排斥或發炎的情形,進而發展成早期的「人工植體」概念。後來在歐美等國的牙科界持續超過40年以上不斷地研發改進,將「人工植體」運用在牙科臨床上,便成為了植牙。現在的植牙系統臨床成功率皆已達到90%以上,並在美觀及使用功能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已成為現在牙科界治療缺牙的主要選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or09fz26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